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公益新闻 >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二战史观

以史为鉴树立正确二战史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习和研究抗日战争史,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复兴何以可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何以成功,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厘清抗战史的重大问题,回答好“谁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抗战的世界地位如何”“我们今天如何对待这段历史”等关键问题,是树立正确二战史观的应有之义。

中流砥柱: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关键作用

从十四年抗战看,中国共产党以正确的路线方针、科学的战略思想、巨大的牺牲奉献和坚强的组织力量,深刻影响着战争的走向与结局,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当之无愧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必须明确中国共产党为抗日战争指明正确的战略方向。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是最早洞察危机、最早吹响抗日号角、最早投身抗日斗争的政治力量。从派遣大批党员干部深入东北,组织抗日武装;到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再到七七事变后通电全国,号召“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中国共产党始终战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沿。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放手发动群众,为抗日战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明确的政治路线。

必须明确敌后战场的开辟对抗日战争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战的战略支点与胜利基石。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军队,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广泛区域开辟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迫使日军不得不将大量兵力用于“扫荡”和维持占领区,极大地减轻了正面战场的压力,粉碎了侵华日军的战略部署。其中,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而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势力,极大振奋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充分展现了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磅礴力量。

必须明确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锻造成为更加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量。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必须持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通过延安整风运动、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等一系列举措,不仅在党内实现了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空前团结与统一,还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将自己锻造成为一个思想上成熟、政治上坚定、组织上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形成了更为强大的组织力和思想引领力,这也正是其成为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关键所在。

东方主战场:正确认识中国抗战的国际地位与世界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视角来看,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起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长最久,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必须明确中国战场开辟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牺牲最为惨烈。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与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了殊死搏斗。相比之下,欧洲战场的全面爆发始于德国闪击波兰,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则始于日本偷袭珍珠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初期,中国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在东方独立支撑着反抗法西斯侵略的重任。同时,在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战争中,中华民族付出了空前巨大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军民伤亡人数超过3500万,直接经济损失按当时比值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更高达5000多亿美元。然而,中华民族进行了坚韧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赢得了战略缓冲与时间窗口。时间的绵延与牺牲的巨大,共同构成了中国战场“东方主战场”这一历史刻度。

必须明确中国是抵抗和牵制日本军国主义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世界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其持续时间之长。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曾高度评价中国战场的国际意义:“如果日本进军西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中国战场的持久抵抗,有力地策应和支援了世界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既彻底粉碎了日本“北进”苏联的企图,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的危险境地;也极大地迟滞了日本“南进”的步伐,为英美等盟国在太平洋战场部署和展开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二以上都被牢牢地拖在中国战场,使其侵略全球的企图难以实施。

必须明确中国抗战的胜利直接推动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展现出的巨大牺牲精神和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为中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1942年,中国与美、英、苏等国共同倡议,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6月,联合国宪章签署,中国与美、英、苏、法共同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拥有一票否决权。这既是对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巨大牺牲和贡献的认可,也标志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及中国大国地位的体制性确认。自此,中国积极参与构建以联合国为核心、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战后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史为鉴:深刻领悟抗战历史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抗日战争的艰苦历程和伟大胜利中,蕴含着具有人类关切、富有时代意义的精神价值,能够转化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铭记历史,是为了捍卫和平,走向未来。纪念抗战,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唤起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树立正确抗战史观,是要我们警惕和反对日本国内仍不肯彻底反省侵略历史的右翼势力,警惕和反对当今世界上的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是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民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抗战历史,不仅是维护自身的尊严,更是捍卫全人类的公理和正义。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孕育和形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需要我们从伟大的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只要将伟大的抗战精神转化为新征程上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武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以史为鉴展现大国担当,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力量。树立正确的二战史观,并不止于回望,更在于面向未来前行。中国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的坚定维护者,也是战后国际秩序的积极贡献者。面对当今人类在安全、气候、公共卫生等领域面临共同挑战,在总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站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超越国别、种族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倡导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并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落地,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检监察学院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副院长)

相关公益新闻推荐阅读:
公益新闻
公益新闻
联系我们
电话:0755-83411488
传真:0755-83411488
邮箱:xuff@samwo.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天安车公庙工业区天经大厦F3.84B2
深圳市三和仁爱文化基金会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4025425335号     sitemap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