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孔子研究院“齐鲁访学驻研计划”系列学术讲座第四讲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一讲在学术讲堂举行。孔子研究院2025年度“齐鲁访学驻研计划”访问学者,俄罗斯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古代哲学系主任、高级研究员、哲学博士娜杰日达·沃尔科娃(NadezhdaVolkova)以《元素、性质与循环转化:柏拉图<蒂迈欧篇>中的“微粒说”及其与“五行”的共鸣》为题开讲。“齐鲁访学驻研计划”访问学者李善庆、李诗然以及孔子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参加。
娜杰日达·沃尔科娃从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的概述入手,逐步引出柏拉图的晚期著作《蒂迈欧篇》中的“微粒说”,围绕火、气、水、土四种元素的几何形状、属性及其相互转化等问题,详细阐述了柏拉图的动态元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与《尚书·洪范篇》中的“五行”学说的深度对话。沃尔科娃认为,柏拉图的元素理论是革命性的,他摒弃了早期希腊哲学的静态元素模型,引入量化原则,赋予元素以几何描述的规则形状和可计算的数量,并认为元素可以通过分解成基本三角形,然后将其重新组合成不同的多面体微粒,从而实现相互的转化。沃尔科娃进一步表示,柏拉图的动态元素理论与中国的“五行”循环理论具有相似之处,都强调动态转化和系统性相互依存,但由于柏拉图所持的元素观念具有几何重构的特点,因此二者又有着根本的不同。
本期讲座聚焦中西文明之间的思想共鸣,深入探讨了古希腊哲学与中国先秦思想的相通性,有效促进了中西古典宇宙论与生成论的比较研究。
孔子研究院“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研究基地”是2022年4月获批的山东省社科理论重点研究基地,重点任务是挖掘和阐释中华文明的内涵,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从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传递给世界,力争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保持充分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