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生将军
1938 年 10月 12 日 , 日军从大亚湾登陆 ,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江地区人民犹如生活在人间地狱。危难之际,曾生、王作尧等应时而出,组织爱国青年与海外华侨,分别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队”、“抗日模范壮丁队”等武装,与敌展开殊死较量。之后,几支队伍改编成“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的前身)”,在东江流域与敌血战,并在日军入侵香港后,派出骨干分队,深入港九,成为香港抗日的中坚力量。

王作尧将军
几年间,东江纵队作战 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 6000 余人,俘虏 3500 余人,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为华南敌后抗战和全国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朱德在党的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抗战胜利后,根据停战协议,东江纵队部分主力北撤,1947 年组建两广纵队,参加了华东战场的重要战役。而留在东江地区的战士,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逆境中求生存,战胜重重困难,又逐渐发展壮大为粤赣湘边纵队,解放了东江大片区域,并参加了解放广州外围作战等著名战役,为全国的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
《虎啸东江》主人公张玉,是广东省宝安县雪竹径村(与曾鸿文等抗日英雄同村)人。少年时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第三大队(曾生所部)的情报员,兼宝安县委交通员、雪竹径村党支部书记。他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顽军逮捕。身份暴露后,经杨德元介绍,加入了正在组建的港九游击队,与蔡国梁、黄高阳、黄冠芳、江水、刘黑仔等紧随日军脚步进入香港,战斗在西贡区,参与过打击土匪、抢救文化名人、袭击日军据点的战斗。之后又调到“长枪队”、东纵二支队三大队、民主大队等,在沙头角、大鹏半岛、博罗等地战斗,他也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智勇双全的指挥官。

打败蒋家王朝
抗战胜利后,东纵主力北撤,其余近万名东纵战士,有的复员归乡,有的隐蔽在深山老林。不久之后,国民党当局撕毁和平协议,对复员人员秋后算账,进行血腥镇压。在此危急关头,我党南方局号召复员人员重新集结,奋起反抗。已随主力北撤的原东纵宝安大队政委刘宣,从山东返回惠东宝,到雪竹径村找到张玉,让其联络复员人员,恢复武装,反击国民党反动派。张玉积极联络战友和进步青年,迅速组建武工队。不久,张玉调到“惠东宝人民护乡团”主力连队“三虎队”任指导员。之后张玉又先后担任江南支队独立营二营副政委、粤赣湘边纵队独立一团三营营长,率领“三虎队”、“钢铁连”、“飞鹰连”等,纵横东江,与兄弟部队一起,解放了东江流域及广州外围大片地区。

北上,东进
改革开放后,他与贾华、袁庚、李和、曾强等东纵老战士,又投身到创建深圳经济特区的新战场,冲破桎梏,勇于开拓,为特区的发展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希望读者朋友能从这本书中,看到一个进步青年成长为钢铁战士的心路历程,看到东、边纵战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屈不挠顽强奋进冲锋攻坚的大无畏精神。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为了书写如诗如画的未来。让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书写民族复兴的伟大篇章。
2021 年 6 月 12 日
(注:曾凯平,原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之子)